一场婚礼花掉两人几年工资?不要把自己的婚礼办成不伦不类的“中国式婚礼”
我们常在国内外的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婚礼桥段,在庄严神圣的教堂里,新娘挽着父亲的胳膊缓缓走向新郎,在牧师(主婚人)的见证下,诵读婚礼誓词:新郎,你是否愿意娶XX作为你的妻子?无论是顺境或逆境,富裕或贫穷,健康或疾病,快乐或忧愁,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她,对她忠诚直到永远?
新娘你是否愿意与你面前的这位男士结为合法夫妻,无论健康或疾病。贫穷或富有,无论是年轻漂亮还是容颜老去,你都始终愿意与他,相亲相爱,相依相伴,相濡以沫,一生一世,不离不弃?
荧屏里的婚礼简单纯粹、无限美好,现实中的新人们也无不精心琢磨婚礼的每一个步骤,想给自己的终生大事来场100分的开幕式。
而央视一项“婚庆调查600户”的结果显示,北上广地区真正采取地道中式婚礼或西式婚礼(上教堂)的比例均不到5%。
国人们的婚礼常常走偏,或将两个人一生的约定杂糅成一场不伦不类的仪式,或在婚庆司仪千篇一律的流程下被折腾得疲惫不堪。
说起时下最流行的“西式婚礼”追其根源是从1927年底的“蒋宋联姻”传入中国的。蒋介石与宋美龄全国瞩目的婚礼,采用刚在中国兴起的西式“文明婚礼”与传统婚礼结合的形式。
红衣换白裙,八抬大轿变汽车,一时间引得达官贵人们纷纷效仿。
而这种中西合并的婚礼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做“中国式婚礼”, 结婚被清晰地划分为两步:先在民政局登记,再择良辰吉日另演一场娶亲大戏。
今天的中国式婚礼饱受诟病,最重要的原因或许在于,这种不成熟的中西融合使婚礼变得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。
大多中国人,尤其是老一辈父母的眼中,婚礼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仪式,不仅是女孩子们穿上婚纱的梦想、夫妻恩爱的体现,还有更多其他的意图。
“婚庆调查600户”显示,在中国新人操办婚礼的意图中,这四项位列前茅:
1.回收自己付出的份子钱;
2.摆阔气,在亲友中有面子;
3.大操大办是当地传统习俗;
4.人生大事,不能简单行事。
于是为了办一场奢华隆重,让自己觉得倍有面子的婚礼,双方家人要准备好几个月。后来大家实在觉得麻烦,婚庆公司应运而生。“面子工程”和大操大办的思想,让中国的婚庆公司赚的盆满钵满。
在中国办一场像样的婚礼需要花多少钱?
2017年中国某婚恋网站数据显示,男人对婚礼的整体预算大致在4-6万,女性约6-8万。但近70%账单都超出了预期。
目前北京新人在婚礼上的花费(不包括婚房),约24.8万元,相较之下,北京人均月薪仅为9791元。两年工资结一次婚,这波不亏。
只是花钱还能接受,真正让人头疼的是仪式从操办到表演,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。
曾有一位新郎在上台后,擦了额头上的汗珠长舒一口气,对着记者说:“好多天没好好睡觉了,再过两小时就解脱了。”
备婚如此劳心劳神,所以超过一半的新人愿意让婚庆公司承包他们的大日子,由此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婚礼程序。
婚前拍婚纱照,订酒店,订婚车,订礼服,订婚庆公司,订“四大金刚”,婚庆公司轻车熟路的为新娘策划出场方式,力求惊艳全场,然后在主持人或刻意煽情,或满嘴三俗黄段子还自以为宾客们都被自己带嗨了的情况下,任人摆布,毫无存在感!
“喂,主持人你可不可以不要话那么多,今天新郎和新娘才是主角好么!”
难怪有不少新人认为自己抛撒了巨款的婚礼并没有应有的仪式感。调查显示,31%的婚庆公司用户都对自己的婚礼“不满意,感到与其他人大同小异”。
除了演员不一样,情节都如出一辙。
在“中国式婚礼”越来越流于形式的瓶颈期,新人们和婚庆公司都应该反思自己,如此形式化的婚礼,是否我们都忘了婚礼的真正意义是什么?
“大家在一个食堂里面,搭出一个类教堂的玩意儿,有一个伪装成牧师或者神父的家伙叫主持人,说的话比新人还多,然后开始抛花,然后拍照,发朋友圈,而台上的表演还没有结束,台下的宾客早已自顾自大快朵颐了……”
如果婚礼的真面目竟是如此这般不堪,那我宁愿用办婚礼的钱来一场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旅行,顺便多给自己买几只包包!